![]() |
1.西夏王陵
西夏王陵又称西夏帝陵,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约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。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寝,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内,分布着九座帝陵,253座陪葬墓,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、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。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,被世人誉为“神秘的奇迹”、“东方金字塔”。
2.贺兰山
贺兰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,北起巴彦敖包,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。山势雄伟,若群马奔腾。贺兰山南北长220公里,东西宽20~40公里。南段山势缓坦,三关口以北的北段山势较高,海拔2000~3000公尺。主峰亦称贺兰山,海拔3556公尺。山地东西不对称,西侧坡度和缓,东侧以断层临银川平原。贺兰山为强烈地震带,1739年银川附近发生8级地震,1561年在中宁、1709年在中卫都发生过7.5级地震。贺兰山北段煤藏丰富,新建有贺兰山煤炭工业基地。包兰铁路有支线由平罗伸至贺兰山的汝箕沟。
3.沙湖 沙湖地处贺兰山下、黄河岸边,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38公里,景区总面积为80.10平方公里,22.52平方公里的沙漠与45平方公里的水域毗邻而居,构成了西部罕有的沙漠湿地特色景观。因其融江南水乡之秀丽与塞北大漠之雄浑为一体,被誉为“塞上明珠”。
1.清蒸羊羔肉
清蒸羊羔肉是一道著名小吃,流行于同心、海原一带,许多餐馆都有制作。宁夏羊羔肉细嫩鲜美,没有膻味。羊羔肉最好选用胸叉、上脊骨部位,剁成长方形条,用清凉水洗净,摆在碗内,放上生姜、大葱、大蒜;再放上几粒生花椒,上笼蒸30分钟左右;然后扣至汤盘内上桌,配以醋、蒜汁、盐等调料佐食。
2.碾馔儿
碾馔儿是宁夏回民喜欢的一种小食品。做法是将籽粒饱满的青稞穗摘来,装入毛线口袋里反复甩拌,去掉耙麦芒、皮壳。然后放入大锅中爆炒,炒成能吃的“青籽儿”,再放到筐箩里,揉搓筛簸,吹去灰尘及薄皮壳儿,放入石磨上推碾,磨两遍,变成青绿色粉条状食品,这就是宁夏回民的“碾馔儿”。食用时,加盐、醋、油、辣汤等调味品,就食酸菜,拌以蒜瓣。 “碾馔儿”的特点:翠绿松软,清香好吃。有的回族群众磨下的碾馔儿吃不完,晒干冬天吃。用开水浸泡,稍带酸味、味道很美。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脂肪、葡萄糖和其它维生素。宁夏回民还用干“碾馔儿”医治痢疾和消化不良等疾病。
3.燕面揉揉
燕面揉揉是一道民间小吃,开始时仅在固原地区行,现在宁夏各地都有制作和供应。燕面即莜麦面(固原人习惯将莜麦称为燕麦),且成品吃时口感柔韧有筋,故名。现多用于凉菜上桌。
4.爆炒羊羔肉
爆炒羊羔肉是一道传统小吃,宁夏各地均有制作,尤以平罗的制作独具特色,知名度较高,故又称平罗羊羔肉。 原料:羊羔肉、芹菜、粉条、红辣椒、葱、精盐、味精、植物油。 制法:炒锅中放入适量植物油,将剁成块的羊羔肉下入锅内用旺火煸炒,边炒边加入芹菜、粉条等配料,炒至羊羔肉断生即成。吃时,可佐以米饭。 特点:色泽红亮,肉质软嫩,滋味醇厚。
5.烩小吃
烩小吃又称”中卫素杂烩“。烩小吃是一道传统著名小吃,宁夏各地均有制作。形状相似的夹板子、豆腐、粉条、面筋、菠菜,丸子,再加上清莹的汤,总让人忍不住多喝几碗。“杂烩”是一种著名的传统美肴,中华古今均有制作。而中卫的素杂烩很具它自己的特色,来过中卫并品尝过素杂烩的人无不称赞“物美价廉,特色鲜明,别有风味”。